禿頭/圓禿/鬼剔頭(alopecia areata)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相當複雜。與所有自體免疫性疾病一樣,基因易感性是關鍵。毛囊免疫特權的崩解導致頭皮脫落是禿頭的主要致病事件。微生物群被認為是人體特定區域的細菌生態系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禿頭的發病機制,就像在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中一樣。此外,通過對16S rRNA細菌基因的下一代測序和宏基因組學方法,對微生物群的特性有了優秀的描述。本篇敘述性綜述的目的是檢視有關禿頭症狀的皮膚和腸道微生物群的已發表文獻,以建立病理學聯繫。在這篇綜述中,總結了微生物群對禿頭發病的影響。首先介紹導致禿頭的一般致病機制,以了解微生物群可能產生的影響,然後總結了對這種疾病患者的腸道和皮膚微生物群的研究結果。

關鍵詞:圓禿;腸道微生物群;毛囊微生物群;免疫特權崩解;非瘢痕性禿頭;發病機制;益生菌;頭皮微生物群;皮膚微生物群。



圓禿(alopecia areata)是最常見的由發炎引起的脫髮原因,通過研究圓禿,可以從自體免疫性方面獲取許多教訓,特別是關於免疫特權的角色和遺傳學與神經免疫學之間的相互作用。圓禿現在被理解為毛囊的器官限制性T細胞介導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疾病的誘發涉及毛囊免疫特權的崩潰,這在人類和動物模型中均有觀察到。免疫特權是一種自然機制,能夠保護某些組織免受免疫系統攻擊,而在圓禿中,毛囊的免疫特權被損害,導致自身免疫攻擊,進而引起脫髮現象。

圓禿與神經免疫有何關聯? 神經免疫學是研究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領域。在圓禿中,神經免疫也被認為可能參與其中。神經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進而影響圓禿的發病過程。研究發現,一些神經內分泌參數可能參與調節圓禿的免疫反應。

總之,圓禿的發病機制相當複雜,涉及到免疫特權、淋巴免疫和神經免疫等多個方面。通過深入研究這些關聯,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疾病的本質,從而為未來的治療提供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

禿頭(alopecia areata)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其病因多因素,其特點是斑塊狀可逆脫髮。禿頭可能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並受心理因素影響,作為其病理生理的一部分;然而,其病因仍然主要不明。本篇綜述旨在闡明禿頭發生與神經肽物質P物質(SP)和促腦下垂體激素(CRH)之間的聯繫,這些物質在情緒壓力時分泌,並被認為是啟動和推進禿頭的病因機制。因此,本篇綜述旨在解釋SP和CRH如何啟動並促進禿頭的病因機制。為了評估禿頭的病因機制,我們在PubMed和ClinicalTrials.gov進行了文獻搜索。

整體而言,幾位作者在禿頭的病因學中描述了毛囊(HF)與與壓力相關的信號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SP和CRH,這被歸因於禿頭可以在不損失HF的情況下發生,類似於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遺傳性脫髮。大多數研究表明,“免疫特權”的崩解在禿頭的發展和惡化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一些研究指出,與自體免疫無關的物質也可能引起角質細胞的凋亡,從而導致禿頭的發展。我們研究了禿頭病因學中的自體免疫和凋亡途徑,並評估了兩個途徑的關鍵物質之間的潛在相互作用,以評估禿頭治療的潛在治療靶點。我們還回顧了市場上/未經審查的干預藥物對禿頭的臨床試驗,以確定它們對應的目標途徑。

關鍵詞:禿頭;促腦下垂體激素;免疫特權;壓力;物質P。